市場訊息
2025-11-11   20251111市場訊息

市場訊息

商辦、廠辦總銷金額大躍進近兩年超過5,000億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10

台商回流、企業汰舊換新、AI引爆企業擴增需求,加上電商北中南積極拓展物流據點布局等四大能量,激發出近兩年國內至少12家建商投入總銷破百億元之商辦廠辦案,總銷規模超過5,000億元、創歷史新高。

 

輝達落腳北市黃仁勳快閃來南港研發中心昨也掛牌亮燈

聯合報  2025.11.09

輝達(NVIDIA)執行長黃仁勳這兩天抵台,再度掀起黃仁勳熱,除北士科台灣總部的T17、T18本周北市府與新壽正式解約;輝達位於南港的研發中心昨晚也正式掛牌亮燈。

 

大直指標商辦實登掀牌單價站130萬創高

ETtoday新聞雲  2025.11.04

大直商辦價格創新高,指標案「忠泰世界廣場」首批預售實登出爐,成交單價站上130萬元。商仲表示,大直目前至少有8棟商辦大樓領有建照、興建中,未來將形成全新的商辦聚落,而忠泰案成為首場銷售的個案,單價創高符合預期。
 

四大類建照核發面積前三季均衰退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10

不動產市場景氣自高點反轉,各類不動產投資興建動能大幅減弱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今年前三季建照核發面積,不僅住宅類衰退5.3%,商業類、工業地產、商辦也分別年減69.1%、22.6%、2.2%,各類不動產均呈衰退,凸顯近年打炒房政策不僅衝擊住宅市場,商業及工業地產投資興建動能也跟著降低。

 

士林持續起飛!不只輝達商機捷運士林站TOD案要蓋20層大樓

聯合報  2025.11.06

台北捷運公司今赴議會報告士林站、劍潭站、劍南站TOD案,未來將作為旅館、商辦及商場使用,尤其輝達將落腳北士科,勢必帶動周邊發展。不過,議員指,商辦租金落在每坪每月最高2500元,僅看齊北市商辦的均價,缺乏地段及捷運站體內優勢,北捷回應,將重新評估研議。

 

政院明年擴大推動自主都更屋主不用跟建商分容積

中時新聞網  2025.11.09

因應都市更新進展緩慢,行政院明年將推動擴大自主都更,由中央都更基金提供10倍的信保總額,且房地所有權人不用跟建商分土地容積,享有更多使用面積。

 

聞「積」起舞!台積電中科新廠動工台中七期建商推豪辦、豪宅

聯合報  2025.11.06

台積電中科A14先進製程1.4奈米新廠昨低調動工,預計2028年下半年量產,台中鄰近的七期豪辦、豪宅市場也因中部科技黃金走廊再添強勁動能「聞積起舞」,吸引聯聚、寶璽、豐邑、達麗、雙橡園、陸府、精銳等知名建商布局推案。

 

不動產景氣陷調整期台經院示警明年房市「三好四壞」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07

房市景氣依舊不樂觀。據台經院營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,今年以來營造業景氣一路走低,3月跌破100點後,連七個月落在「看法悲觀」區間。台經院預測,明年房市「三好四壞」,整體仍偏向保守。

 

北市西區A級商辦新亮點新壽新光華山金融中心落成啟用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10

台北市西區門戶計畫再添一大亮點!台新新光金控(2887)子公司新光人壽興建的A級商辦「新光華山金融中心」,於日前舉行落成啟用典禮,可望成為大型企業總部落腳台北西區國門的首選,不但為新光人壽挹注穩定租金收益,更可望為進駐的企業創造長期永續的品牌價值。

 

亞洲商辦正在改變!東京與首爾的商辦演進,看見台灣未來市場方向

今周刊   2025.11.07

 

 

投資開發

北市外圍商辦下一波熱點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10

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表示,今、明兩年商辦、工業廠房、廠辦等商用不動產的三大類市場交易持續看好,其中商辦部分,最缺貨的仍是台北市,不過區域將從台北市中心往外圍發展,東移南港或北移大直、北士科商圈等區,台中則吹起微型商辦風,高雄商辦則正蓬勃發展中。

 

新北大巨蛋選址明年上半年確認

中國時報  2025.11.06

新北大巨蛋選址將以樹林機五、淡海二期為優先評估標的。國民黨議員王威元5日市政總質詢建議,市府不應過度依賴外包,將所有規畫完全交由委外公司處理,必須有自己前瞻主導的思維。議員洪佳君指出,盼市府盡早宣布選址處,「別讓蓋1顆蛋的費用漲成2顆蛋」。新北市長侯友宜說,最晚民國115年上半年一定會確認選址地點。

 

台北大巨蛋熱...周邊商圈冷百億經濟效益分不到1成

經濟日報  2025.11.08

台北大巨蛋創造「百億」經濟效益,議員王欣儀指出,周邊商圈卻分不到一成,顯示「巨蛋熱、商圈冷」而市府明年要擴大串聯小巨蛋、北流、北藝等場館及商圈,市府應導入更多互動性行銷方式,幫助商圈。對此,商業處表示,將以折抵券方式擴大經濟效應。

 

內政部將修法危老都更基地門檻設在151坪

民視財經網  2025.11.09

"紙片屋"、"鳥籠建案"恐將說掰掰!上路8年的危老條例,剩不到2年屆期,內政部正加速擬定修法方向,預期將限制最小基地開發規模,最小基地門檻將設在500平方公尺,約151.25坪。

 

迎接AI產業鏈重磅布局北台灣「桃科二期」4萬6,682坪產業用地13日將公告招標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7

全球AI產業大爆發!為迎接AI產業鏈重磅布局北台灣,位於北台灣科技走廊中樞位置的「桃科二期」占地4萬6,682坪產業用地,共分成11標,每標基地面積約自1,600坪~7,000坪,今(7)日舉行產業用地招標說明會,將於13日將公告招標,預計明年1月13日截止投標。

 

七股科技工業區多元招商首採標租標售雙軌制

中時新聞網  2025.11.10

台南市七股科技工業區已完成5次招商,台南市經發局10日在民治市政中心公告第6次招商案,首度採標租、標售雙軌制,以多元招商方式提供企業彈性選擇,標售區適合資金充足的企業長期布局、標租區適合「輕資產」的中小企業。

 

高雄車站傳成為台鐵共構「大型購物中心」投標商為建設公司

聯合報  2025.11.09

台鐵高雄車站商業大樓3度招商截止,僅一家廠商投標,據傳是已取得「高雄車站專用區四、五及商四公辦都更案」和車站下沉式廣場經營權的冠德建設,因冠德為環球購物中心母公司,高雄車站預計將成為全台另一座和台鐵車站共構的環球購物中心,也是冠德旗下最大的車站型商場,將與周邊住宅、商業大樓以連通道串連,擴大投資效益。

 

捷運R17世運站推公辦都更打造AI產業新聚落

中時新聞網  2025.11.07

台積電選定楠梓產業園區布局高雄廠,高雄市政府於捷運紅線R17世運站東側A5街廓啟動公辦都市更新招商計畫,引進半導體與AI產業所需的A級商辦與員工住宅,並設置零售商業與生活支援設施,透過空橋直通捷運站,打造便捷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生活圈,強化楠梓產業園區周邊機能。

 

 

財經訊息

AI 動能太強!台經院上修2025年 GDP 至5.94%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06

受惠AI浪潮帶動半導體與伺服器出口暢旺,今年台灣經濟強勁。台經院公布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達5.94%。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,今年「AI一枝獨秀」功不可沒,但因今年基期已墊高,加上全球不確定性仍高,預料明年經濟成長將「穩中略緩」,估明年經濟成長率為2.6%,略低於主計總處預測的2.81%。

 

電子5巨頭法說下周登場廣達、英業達打頭陣

中時新聞網  2025.11.09

電子代工廠將於下周密集召開法人說明會,包括英業達、廣達、鴻海、緯創、和碩全數登場,另外台積電、仁寶都將公布財報,掀起市場高度關注。根據公告時程,英業達與廣達將於11月11日率先登場,鴻海、和碩、緯創則於12日接續召開。

 

寶佳亮牌拿下中工11.8%股權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5

中工3日指控寶佳集團斥資20億元吃下中工1成股權,意圖染指經營權,事隔一日,寶佳4日傍晚透過旗下上市公司華建公告,證實寶佳集團旗下堡新投資、華建,寶佳少東林家宏等15家法人及自然人,近七個月內陸續取得18.13萬張中工股票,持股比已逾11.8%,投資目的明確寫著「併購」。至於未來是否會繼續加碼持股中工,華建未予否認。

 

央行本周標售30年公債利率估續升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9

中央銀行本周二(11日)將代財政部標售200億元、年期為30年期公債,距離前次標售30年債已是半年前,市場預估,目前市場同樣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干擾,包括降息預期不明朗、美國政府關門未解等,金融市場波動率變大,後續變數不少,預計本期業者投標上應有所顧慮,最高得標利率將維持上升。

 

大陸宣布鬆綁了:暫停鎵、鍺、銻、石墨礦產管制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9

中國商務部9日公布,將暫停實施對鎵、鍺、銻和石墨在內的關鍵礦產管制措施。中國商務部網站9日公布通知,經批准,自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,商務部公告2024年第46號「關於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」第二款暫停實施。

 

台灣10月出口站上新頂峰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8

AI商機造成廠商「猛爆式」拉貨,財政部7日公布10月出口規模618億美元,是有史以來單月出口值首度突破600億美元,合計前十月出口也衝破5,000億美元、達5,144.5億美元,提前兩個月即刷新歷年全年紀錄,財政部因而上修全年出口估值至6,000億美元,年增率則估上看3成。

 

 

產業動態

政策重心南移、基建逐步到位南方進行式發掘創新引擎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09

南台灣正處於產業轉型與再定位的關鍵時刻。面對高齡化社會、淨零排放與地緣政治重組等國際挑戰,產業發展邏輯快速演變。過去以製造為主的南部,在這波轉型浪潮中,逐漸展現高科技、綠色能源、智慧農業等多元動能,顯示其不再只是台灣的產業腹地,更具備成為創新引擎的潛力。

 

台塑集團轉型明年展望佳預估至2030年將帶來381億元利益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09

台塑企業總裁吳嘉昭昨(8)日表示,為因應當前嚴峻挑戰、確保企業未來競爭力,「轉型」已成為迫在眉睫重要策略。台塑集團四大公司目前提報轉型案共107件,預估至2030年將帶來381億元利益。

 

台積3奈米爆單躍關鍵動能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8

台積電3奈米世代正式進入黃金量產期。法人指出,第三季3奈米營收占比已提升至23%,成長幅度超越5奈米,成為帶動整體營運的關鍵動能。隨著AI與雲端應用全面擴張,台積電3奈米產線全速運轉,南科Fab18產能利用率(UTR)幾近滿載,AI晶片與旗艦行動晶片的需求熱度仍持續升溫。

 

新護國神山群成形?除台積電外專家點名9台廠將成AI基建大贏家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8

2011-2012年台積電率先量產28奈米製程,良率穩定,結果高通幾乎把所有旗艦行動晶片訂單交給台積電,從這一年起,台積電的市占率超過50%,成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。

 

機械公會:明年Q2產業有望好轉

工商時報  2025.11.05

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4日表示,工具機業還在谷底,景氣復甦時間落在在其他產業之後;今年機械出口值及產值可望個位數成長,業者期待台美儘早談妥關稅稅率,才能因應。莊大立預估,明年第一季產業趨勢會明朗化,第二季有機會好轉。

 

大同攜大咖蓋 AI 資料中心結合重電與系統整合優勢

經濟日報  2025.11.10

大同(2371)進擊AI報捷,旗下占地17萬坪、緊鄰全台最大發電廠台電大潭電廠的大園廠,挾「地大、供電充裕」兩大誘因,吸引多家國際重量級科技大廠上門談合作,將整合大同集團重電與系統整合(SI)兩大優勢,打造耗資數百億元的AI資料中心。

< 回上一頁